考古学家在辽宁发现,“恐龙化石的胃里有
蜥蜴骸骨”。这告诉我们,恐龙和蜥蜴曾经生活在同一时代,且后者是前者的食物,也昭示了自然界的一条铁律:弱肉强食。强者恐龙将弱者蜥蜴无情地吞噬。
恐龙的确强大。笔者曾参观过常州的中华恐龙园,那里展出的恐龙模型不计其数,且大都为庞然大物。身材最长的是震龙,体长达39米到52米,身高18米,体重130吨,有“恐怖的蜥蜴”之称。恐龙喜生活在温暖、湿润的低洼环境,由于这里的植被终年繁茂,加上身高优势,所以它们得天独厚,其他动物与之无可比拟,以至能称霸地球近一万五千年之久,但最后还是在短时间内灭绝了,给人类留下了千古之谜。而与恐龙同属爬行类动物的蜥蜴则小得可怜,它的身长一般只有12厘米左右,既能活跃于草丛、灌木林,也能树栖,它四肢发达,趾端生爪,爬行迅捷,细长的尾巴能自切,断后能再生。繁衍至今,除南极洲外,其余各洲几乎皆有蜥蜴分布。恐龙和蜥蜴,强弱可谓天壤之别,而结局却截然相反。原因是恐龙过于庞长,摄取过多,在恶劣环境突然降临时就难以适应;蜥蜴却轻便灵活,容易隐蔽,能巧对自然界的强敌而繁盛至今。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复杂而相对的。强者有弱处,弱者有强处;强与弱还是可以转换的,甚至表面之弱正是内在之强的表现。吉米·卡特是美国前总统,曾获诺贝尔和平奖,无论从什么角度,恐怕都不能把他归入弱者之列。但小时候的他一度被周围的人们认作“低能儿”,大家经常找他开玩笑取闹:拿出两枚硬币,一枚5分,另一枚10分,让小吉米挑一枚。
他总是挑5分的那枚,于是围观的人都哄笑起来,说他是“弱智”、“傻子”。
人们屡试不爽,乐此不疲。一个女孩看不过去,同情地问他知不知道那枚10分的更值钱,小吉米终于说了实话:要是我拿了10分的,以后还有谁来找我玩这个游戏呢?初看到这则故事的这句话时,我怦然心动,感慨如潮:成语“不甘示弱”一直是褒义的,赞扬的是那些敢于抗争、示强的人,而批评“示弱者”的怯懦。小吉米回答女孩的话道出了他内心深藏不露的秘密,他到底是不是弱智已不言而喻:幼小的他就能左右其周围的小社会,长大后能驾驭美国这个大社会也就不足为怪了。
纵观历史,环顾周遭,时时逞强、事事斗勇者不胜枚举。他们有时的确能逞一时之快而获益,有的或许还能得大利,但远不是个个都能笑到最后的,中途夭折的、结局不妙的大有人在。而示弱者能宽容,能忍让、不抢先,不显能;他们心境平和,言行从容;有时候表面“示”的是“弱”,实际上是大智若愚。这时候的他实际头脑清醒,充满自信,底气十足,因为他们并非真正的弱者。西哲有言:真正的弱者是在该让步时从不肯让步。可以想象蜥蜴在捕猎者追赶时迎敌而上的后果,也可以预见小吉米不拿5分硬币后游戏能否持续玩下去。
反之,当猫儿衔着断尾而庆幸自己抓到猎物时,晰蜴正安稳地在某个角落嗤笑它的愚蠢呢,而作为人类的我们怎能不佩服蜥蜴牺牲局部,保存自己“绝活”本领的高强呀;当哄笑小吉米的人们为再度确认其弱智而自以为得计时,小吉米也许在为自己能等来下一枚5分而高兴呢。今天读到这个故事,怎能不感叹小小年纪的他竟能一次再次地耍弄大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