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迷你门户版 | 收藏到QQ/TM ·WAP手机版 ·繁體版 ·iBloginfo ·RSS订阅 高级搜索
猫咪 | 狗狗 | 观赏鱼 | 观赏鸟 | 龟龟 | 宠物兔 | 宠物鼠 | 蟋蟀 | 蜥蜴 | 异宠 | 花卉 宠物库 | 法律库 | 百宝箱 | 影院
新闻 | 百科 | 饲养 | 繁殖 | 训练 | 美容 | 产品 | 诊所 | 创业 供求 | 商城 | 名片库 论坛 | 博客 | 播客 | 相册
  您现在的位置: 走进宠物网 >> 走进蜥蜴网 >> 蜥蜴百科 >> 蜥蜴品种 >> 文章正文
蜥蜴目简介(三)
http://lizard.intopet.com 日期:2006-10-20 来源:走进宠物网 作者:佚名 阅读:

  栉尾蜥亚科(Hoplocercinae):栉尾蜥亚科约有3属10种,分布于巴拿马到秘鲁一带,为生活于湿润或干旱森林中的陆栖蜥蜴,体型较小或较大,尾上有棘刺作为防御武器。

  盾尾蜥亚科(Oplurinae):盾尾蜥亚科有2属7种,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及附近的科摩罗群岛,与美洲鬣蜥科其他成员相距甚远。在与马达加斯加岛邻近的非洲大陆只有鬣蜥科成员而没有美洲鬣蜥科成员,而马达加斯加岛则只有美洲鬣蜥科成员而没有鬣蜥科成员。盾尾蜥生活于干旱到半湿润地区,陆栖或树栖。

  鬣蜥科(Agamidae):鬣蜥科有40~53属300~377种,分布遍及旧大陆的大多数温暖地区,只是不出现在马达加斯加岛等一些岛屿上,而在亚洲南部和大洋洲最丰富,非洲和欧洲则较少。鬣蜥科有不少和美洲鬣蜥科相对应的成员,也有一些非常独特的类型。分布于亚洲南部和大洋洲的长鬣蜥与美洲鬣蜥亚科的成员非常相似。分布于印度尼西亚东部和菲律宾的两种海蜥与冠蜥亚科的成员颇有些相似。还有不少种小型的鬣蜥善于变换山体的颜色,颇似安乐蜥。鬣蜥科最独特的类型可以在亚洲南部和大洋洲找到。亚洲的飞蜥属Draco体侧有肋骨撑起的皮膜,可以在空中滑翔。澳洲的伞蜥Chlamydosaurus kingii头上有大的皮褶,遇到危险时撑开以威吓敌人。澳洲荒漠地区的魔蜥Moloch horridus身上布满棘刺,以蚂蚁为食。

  飞蜥属(Draco):鬣蜥科的1属,体侧有由5~7对延长的肋骨支持的翼膜。具发达的喉囊和三角形颈侧囊。体长150毫米以下,尾长约为体长的1.5倍。已知约16种,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中国产2种,一为裸耳飞蜥,鼓膜裸露;一为斑飞蜥,鼓膜隐没于鳞下。分布于中国云南、西藏、广西和海南岛。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海拔700~1500米的森林中,常在树上活动,很少下到地面。在树上爬行觅食时,翼膜象扇子一样折向体侧背方;在林间滑翔时,翼膜向外展开。滑翔可改变方向,但不能由低处飞向高处。飞蜥以昆虫为食。卵生。在地洞或树洞内产卵,每产2~5枚。

  避役科(Chamaeleonidae):身体侧扁,尾可扭曲成螺旋状,缠绕树枝。能根据不同的光度、温度、湿度等因素而变换体色故又名变色龙。避役科有4~6属85~158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向东至印度。指、趾对握,以前足内侧2指为一组,其余3指为一组,以后足外侧2趾为一组,其余3趾为一组,能将树枝抓握得更加牢固。头上常生有角、嵴或结节。头部两眼突出,可分别转动,眼球上只留下一条窄缝看东西,这样的结构能使一只眼睛盯住所发现的猎物,转动头部,然后射出舌头,准确地将猎物捕获。舌很长,舌尖宽,具腺体,分泌物可粘住昆虫取食。大多适应树栖生活,也有时生活于草本植物上。只有少数种类营陆地生活。有的种类卵生,有的种类卵胎生。

  壁虎亚目(Gekkota):壁虎亚目主要包括四肢健全的壁虎和由壁虎演化而来但四肢退化而外形与壁虎相差甚远的鳞脚蜥等,通常眼睛比较大,眼睑不能活动。这里还包括了两个分类地位不定的科,它们或许和壁虎有一定亲缘关系,或许没有。

  壁虎科(Gekkonidae):壁虎科有不下90属900~1000种,是蜥蜴中的第二大科,遍及世界各地,包括一些岛屿和高山。壁虎属(Gekko)约20种,中国产8种,常见的有多疣壁虎无蹼壁虎蹼趾壁虎与壁虎。蜥虎属中国已知4种,半叶趾虎属、截趾虎属和蝎虎属中国各有1种,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壁虎科身体扁平,尾可自行截断再生,多在夜间活动。壁虎主要为森林中的树栖蜥蜴,脚有粘附能力,但在沙漠等其他环境中种类也不少,也有一些成员在白天活动。壁虎科的成员比较复杂,可以分成几个亚科,也有人将壁虎科拆成2~3个不同的科。壁虎科中比较原始的成员具有可以活动的眼睑,而其他壁虎乃至同亚目的鳞脚蜥的眼睑均不能活动,它们常被单独划分成睑虎科Eublepharidae,有大约5属22种,又可分成睑虎和猫眼虎两大类。睑虎分布于非洲、亚洲和中北美洲,其攀附能力要弱于多数壁虎,更倾向于在地面活动。在大洋洲有约14属110种壁虎有时被单列为澳虎科Diplodactylidae。澳虎科中包括一些现存最大型的壁虎,其中生活于新喀里多尼亚岛的多趾虎Rhacodactylus leachianus头体长就达24厘米,而新西兰有些不久前灭绝的种类身长更超过半米,新西兰也仅有澳虎出现而没有其他壁虎。其他的壁虎都保留在壁虎科中,这些成员分布广泛,并与睑虎和澳虎的分布区重叠,又可分成壁虎、沙虎和球趾虎三大类。壁虎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的爬行动物,我国的蹼趾壁虎、无蹼壁虎等常能在城市建筑上出现。壁虎中也包括一些体型最小的爬行动物,如加勒比海岛屿上的一些球趾虎属成员Sphaerodactylus全长不过3厘米。壁虎生活于建筑物内,以蚊、蝇、飞蛾等昆虫为食。夜间活动,夏秋的晚上常出没于有灯光照射的墙壁、天花板、檐下或电杆上,白天潜伏于壁缝、瓦角下、橱柜背后等隐蔽处,并在这些隐蔽地方产卵,每产2枚;卵白色,卵圆形,壳易破碎。孵化期1个多月。壁虎去内脏的干制品入中药,名“天龙”,有补肺肾、益精血、止咳定喘、镇痉祛风和发散消肿的功效,可治淋巴结核、神经痛、慢性关节炎、乳房肿块。

  鳞脚蜥科(Pygopodidae):鳞脚蜥科有7属35~36种,分布于澳大利亚及附近地区。鳞脚蜥科的祖先可能是澳虎,拥有一些和壁虎类似的特征,如眼睑不能活动,但体型与壁虎相差甚远。鳞脚蜥科成员无前肢,后肢退化成鳞片状,外表与蛇非常相似,但是有耳洞存在。多数鳞脚蜥科成员体长不到半米,口鼻部短,穴居捕食昆虫,而澳蛇蜥属成员体长超过半米,口鼻部长,捕食其他蜥蜴,澳蛇蜥Lialis burtonis也是鳞脚蜥科分布最广的成员,不仅几乎遍及澳洲大陆,也见于新几内亚南部。

  夜蜥蜴科(Xantusiidae):夜蜥蜴科有3属18~26种,分布于美洲中部从美国西南部到巴拿马之间,也见于古巴。夜蜥蜴科身体扁平,没有活动的眼睑,多夜间活动,略似壁虎,但于壁虎的关系尚不明朗,也有人将其置于石龙子亚目。

  双足蜥科(Dibamidae):双足蜥科有2属11~16种,是分布于东南亚的穴居蜥蜴,目前对其所知甚少,分类地位不定。双足蜥科成员仅雄性有短的后肢,眼退化,体小似蚯蚓,从外表上看易与盲蛇、无足的石龙子或小型蛇蜥混淆。有人将其置于石龙子亚目,也有人将其列为一独立的亚目。

  石龙子亚目(Scincomorpha):石龙子亚目是蜥蜴中的最大一类,包括将近半数的蜥蜴,多有典型的蜥蜴体型,但也有些四肢退化,很多成员尾可自行截断再生。

  非洲蜥蜴科(Cordylidae):非洲蜥蜴科是分布于非洲的小科,身上有厚重的鳞甲,有人将其分成环尾蜥科Cordylidae和板蜥科Gerrhosauridae两个不同的科。环尾蜥科4属52种,分布于非洲大陆,身上的鳞甲不仅厚重,还常呈棘刺状,具有很好的能力,其中最著名的是生活于非洲西南部沙漠中的犰狳环尾蜥Cordylus cataphractus,可以象犰狳或穿山甲那样将身体团成球状来保护自己,在团成球状时,用嘴咬住自己的尾尖。板蜥科6属32种,其中4属分布于非洲大陆,2属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身上的鳞甲不呈棘刺状。

  蜥蜴科(Lacertian):蜥蜴科有27属230~277种,是旧大陆的陆栖蜥蜴类,以地中海地区为分布中心,也见于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其他地区,最北到达北极圈附近。蜥蜴科成员主要为卵生,也有少数为卵胎生,其中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是卵胎生的蜥蜴的代表,胎生蜥蜴也是分布最广和最北的蜥蜴之一,分布于亚洲北部和几乎整个欧洲,包括欧洲北极圈以内的部分,另有几种蜥蜴为孤雌生殖,只有雌性而无雄性。蜥蜴科成员多数体型较小,但有些较大的成员如分布于欧洲西南部的蓝斑蜥蜴Lacerta lepida身长可达60~80厘米。

  草蜥属(Takydromus):蜥蜴科的1属。头顶具对称排列的大鳞,背部起棱大鳞排成纵行,腹部大鳞近方形。大腿腹面近肛侧有鼠蹊窝1~5对。受到强烈干扰时,尾易自截,断后又能再生。体背绿褐色,腹面灰白色,体侧下方绿色。刚孵出的幼蜥尾下常为红褐色。体细长,约50~60毫米,尾细长,为体长的两倍以上。世界已知约10种,分布于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及苏联西伯利亚。中国有 6种、常见的有北草蜥南草蜥白条草蜥,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北草蜥栖息于海拔180~1750米的丘陵、平原和山区的茂密草丛中或矮灌木林间,受到惊扰则迅速逃遁,在杭州地区的活动时间和食性是:4月初在11点前后最多,8月间每天9~11点和15~16点见到的个体较多,10月底在12~13点数量最多。以昆虫为食,春季主要吃蝗虫、卷叶蛾幼虫、鼠妇和地花蜂;夏季主要吃直翅目昆虫(如蝗虫、螽斯)、也吃尺蠖蛾幼虫和鞘翅目昆虫。8月下旬在福建武夷山采到北草蜥的卵,每窝4~6枚,卵圆形,乳白色,卵径9~11毫米×11.5~14.5毫米。刚孵出的幼蜥全长74~82毫米,尾长51~60毫米。

  龙蜥属(Japalura):蜥蜴科的1属,体侧扁,常有鬣鳞,背鳞大小不一。肩前方常有斜行的褶,褶部色深,被细鳞。头长为头宽的1.5倍,吻棱与上睫嵴明显、颞部微隆起,鼓膜裸露或被鳞。舌较短,前端微有缺刻或略分叉。头体长不到100毫米,尾长200毫米左右。约有22种。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琉球群岛、印度尼西亚、中国的横断山脉。中国产11种,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台湾、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和甘肃。分布于而数量多的是草绿龙蜥和丽纹龙蜥。龙蜥栖息于海拔300~3500米的山区或山间盆地的公路旁、坡坎上、灌丛下、河边乱石堆中、林间空地、荒坡枯草间或菜地边老墙上。

  麻蜥属(Eremias):蜥蜴科的1属。体长不超过100毫米。吻较窄,吻棱不显。头顶大鳞对称排列,鼓膜大而裸露,背部全为粒鳞,腹鳞比背鳞大,近方形,向腹中线呈斜行排列。肩前方两侧至腹面有1明显的皮肤褶形成的领围,领围游离缘为较大的鳞片。指、趾下面被棱鳞,股腹面有股孔。尾长为体长的1.5倍以上。已知约50种,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的温带和暖温带。中国产9种,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华北,为草原和荒漠的典型动物。个别种向东南分布到江苏和安徽北部,但不超过长江。丽斑麻蜥栖息于海拔250~1250米的草甸、草原、河滩、山坡的乱石草丛中。以各别昆虫和蛛形类为食。4月末开始产卵,每产2~4枚,卵径12~14毫米。7月初至8月底孵出幼蜥,刚孵出时全长17~19毫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辽宁发现1.3亿年前滑翔蜥蜴化石
9500万年前海生蜥蜴化石被“发现”
蜥蜴饲养注意事项
蜥蜴的生态习性
蜥蜴的类别及形态
蜥蜴基础知识
蜥蜴蝎子入室成新宠
蜥蜴与蛇的区别
蜥蜴的生活习性
我的蜥蜴脱皮不完全怎么办?
 频道热门
 养眼宠物——蜥蜴(展)
 蜥蜴酷大观园
 N种宠物蜥蜴的介绍
 我想有个家——绿鬣蜥的饲养箱
 蜥蜴目简介(一)
 饲养绿鬣蜥必知的生活习性
 蜥蜴 极具个性的宠物
 国内的蜥蜴市场
 饲养丽纹龙蜥
 挑选健康的绿鬣蜥
 栏目热门
 蜥蜴目简介(一)
 长鬣蜥简介
 双冠蜥简介
 变色树蜥简介
 美洲绿鬣蜥简介
 米勒变色龙简介
 台湾草蜥简介
 松狮蜥简介
 蜥蜴目简介(二)
 鬣蜥科和美洲鬣蜥科简介
Googleintopet.com
发帖子][写日志][RSS订阅][iBloginfo][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姓名: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18.0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隐私条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会员中心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 IntoP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走进宠物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者复制。
地址:福建省福鼎市桐山街道路边亭三巷37号 邮编:355200 电话:0593-7817022 手机:18950539559 京ICP备05055013号
旗下网站
字客网 查虾米
物种库 数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