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科(Gekkonidae):壁虎科有不下90属900~1000种,是蜥蜴中的第二大科,遍及世界各地,包括一些岛屿和高山。壁虎属(Gekko)约20种,中国产8种,常见的有多疣壁虎、无蹼壁虎、蹼趾壁虎与壁虎。蜥虎属中国已知4种,半叶趾虎属、截趾虎属和蝎虎属中国各有1种,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壁虎科身体扁平,尾可自行截断再生,多在夜间活动。壁虎主要为森林中的树栖蜥蜴,脚有粘附能力,但在沙漠等其它环境中种类也不少,也有一些成员在白天活动。壁虎科的成员比较复杂,可以分成几个亚科,也有人将壁虎科拆成2~3个不同的科。壁虎科中比较原始的成员具有可以活动的眼睑,而其它壁虎乃至同亚目的鳞脚蜥的眼睑均不能活动,它们常被单独划分成睑虎科Eublepharidae,有大约5属22种,又可分成睑虎和猫眼虎两大类。睑虎分布于非洲、亚洲和中北美洲,其攀附能力要弱于多数壁虎,更倾向于在地面活动。在大洋洲有约14属110种壁虎有时被单列为澳虎科Diplodactylidae。澳虎科中包括一些现存最大型的壁虎,其中生活于新喀里多尼亚岛的多趾虎Rhacodactylus leachianus头体长就达24厘米,而新西兰有些不久前灭绝的种类身长更超过半米,新西兰也仅有澳虎出现而没有其它壁虎。其它的壁虎都保留在壁虎科中,这些成员分布广泛,并与睑虎和澳虎的分布区重叠,又可分成壁虎、沙虎和球趾虎三大类。壁虎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的爬行动物,我国的蹼趾壁虎、无蹼壁虎等常能在城市建筑上出现。壁虎中也包括一些体型最小的爬行动物,如加勒比海岛屿上的一些球趾虎属成员Sphaerodactylus全长不过3厘米。壁虎生活于建筑物内,以蚊、蝇、飞蛾等昆虫为食。夜间活动,夏秋的晚上常出没于有灯光照射的墙壁、天花板、檐下或电杆上,白天潜伏于壁缝、瓦角下、橱柜背后等隐蔽处,并在这些隐蔽地方产卵,每产2枚;卵白色,卵圆形,壳易破碎。孵化期1个多月。壁虎去内脏的干制品入中药,名“天龙”,有补肺肾、益精血、止咳定喘、镇痉祛风和发散消肿的功效,可治淋巴结核、神经痛、慢性关节炎、乳房肿块。
鳞脚蜥科(Pygopodidae):鳞脚蜥科有7属35~36种,分布于澳大利亚及附近地区。鳞脚蜥科的祖先可能是澳虎,拥有一些和壁虎类似的特征,如眼睑不能活动,但体型与壁虎相差甚远。鳞脚蜥科成员无前肢,后肢退化成鳞片状,外表与蛇非常相似,但是有耳洞存在。多数鳞脚蜥科成员体长不到半米,口鼻部短,穴居捕食昆虫,而澳蛇蜥属成员体长超过半米,口鼻部长,捕食其它蜥蜴,澳蛇蜥Lialis burtonis也是鳞脚蜥科分布最广的成员,不仅几乎遍及澳洲大陆,也见于新几内亚南部。
夜蜥蜴科(Xantusiidae):夜蜥蜴科有3属18~26种,分布于美洲中部从美国西南部到巴拿马之间,也见于古巴。夜蜥蜴科身体扁平,没有活动的眼睑,多夜间活动,略似壁虎,但于壁虎的关系尚不明朗,也有人将其置于石龙子亚目。
双足蜥科(Dibamidae):双足蜥科有2属11~16种,是分布于东南亚的穴居蜥蜴,目前对其所知甚少,分类地位不定。双足蜥科成员仅雄性有短的后肢,眼退化,体小似蚯蚓,从外表上看易与盲蛇、无足的石龙子或小型蛇蜥混淆。有人将其置于石龙子亚目,也有人将其列为一独立的亚目。
石龙子亚目(Scincomorpha):石龙子亚目是蜥蜴中的最大一类,包括将近半数的蜥蜴,多有典型的蜥蜴体型,但也有些四肢退化,很多成员尾可自行截断再生。
非洲蜥蜴科(Cordylidae):非洲蜥蜴科是分布于非洲的小科,身上有厚重的鳞甲,有人将其分成环尾蜥科C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